【高质量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氢能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有了新突破。制氢储氢方法或许没有那么难。”近日,本报记者就第三代燃料电池技术采访了挪威科学院院士Truls Norby。
资料显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以下简称“SOFC”)属于第三代燃料电池,是一种在中高温下直接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高效、环境友好地转化成电能的全固态化学发电装置,在燃料电池中理论能量密度最高。有业内人士认为,SOFC通过电解水制氢及电解二氧化碳制一氧化碳可以使风能、太阳能转化成可持续能源,是未来有前景的能源转化储存和碳中和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在鼓励企业投资。
Truls Norby分享了一组数据,SOFC自身发电效率接近60%,热电联供余热温度为400-600摄氏度,热电联供效率超过80%。同时,与传统发电的用水量相比,节水率达98%。
不仅如此,Truls Norby称,SOFC很有前景。组装十分方便,在燃料的选择上没有局限性,不需要使用贵重金属催化剂,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
据了解,SOFC在国内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冬天供暖消耗大量天然气,若采用SOFC热电联供,会极大提高整体效益。分布式发电市场几乎没有怎么应用SOFC,是一个被忽视的新兴市场,值得大力推动。
另外,Truls Norby表示,也无需担心SOFC的安全性。由于采用了全固态电池结构,可以避免使用液态电解质所带来的腐蚀和电解液流失,避免由于高温所产生的爆炸风险。不仅如此,SOFC工作时产生的大量余热,还可以配合热汽轮机实现热废气有效利用,提高发电系统的效率。
实际上,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研究和探索SOFC。随着技术理论的成熟,企业也开始布局相关产业。SOFC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是由若干单体电池组成的电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发电系统的命运。SOFC研究与出版物主要集中在原理、材料以及电池工艺方面。
Truls Norby分析认为,由于现阶段我国的SOFC系统多数仍旧停留在实验室与样机阶段,并没有出现商业化的SOFC系统,导致成本高企,企业参与度仍旧不够。SOFC的整体产业链还不完整,所需核心产品均属于定制产品,尚未出现专业厂家能够提供核心零部件。
据记者了解,国内参与 SOFC 开发的企业寥寥无几,仅有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实力较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于中国能源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池储能+氢能丨欧阳明高详解未来智慧能源系统核心技术(附完整PPT)【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北极星储能网讯:1月16日,在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2021)上,欧阳明高院士做了《面向碳中和的新能源汽车创新与发展》的报告,演讲中详细讲解了储能、氢能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关系。欧阳明高表示:“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车能跑1000公里,几分钟能充满电,还很安全,成本又很低。以目前的技术来讲,他一定是骗子。”
大家知道每次的革命都是先发明的动力装置和交通工具,然后带动对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引发工业革命。在看我们第一次能源革命。能源是煤炭,交通工具是火车,第二次能源革命。我们动力是内燃机,能源是石油和天然气,能源载体是汽柴油,我们的交通工具是汽车,那么这一次第一次是英国超过荷兰,第二次是美国超过英国。
现在我们正处于三次能源革命,我们的动力是电池,电化学储能系统,我们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我们的能源载体有两个,一个是电,一个是氢。我们的交通工具就是电动汽车,所以这一次也许是中国的机会。
那么我们第四次工业革命又是什么呢?我个人理解是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绿色化,就是我刚才谈到的第三次能源革命,还有就是以数字网络为基础的智能化。下面我想从能与工业革命的高度来看看新能源汽车。
一、动力电动化新进展
首先是中国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技术创新非常的活跃。中国动力电池技术创新的模式已经从政府驱动,主导向市场驱动。我们在前些年都是靠补贴来驱动,已经提高很高的指标啊,最后其实是没有达到的。现在主要是公司商业运作,大家知道近期有很多发布会,都谈到电池的创新。
第二就是我想说的是电池材料创新。因为我们要平衡,比能量寿命快充安全成本等相互矛盾的性能指标,它是相互矛盾的,如果某一位说他既能跑一千公里,又能几分钟充完电,而且还特别的安全,而且成本还非常低,以目前的技术来讲,他一定是骗子。不要相信,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这方面应该说近年来并没有大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电池系统结构的创新。辅以电池单体材料的改进,成为近年来中国动力电池技术创新的鲜明特征。总的续航里程是在不断的提升,我这里说不是在提倡,大家都要保一千公里,而是说车上的能量在越来越增加。我们刚开始用的是三元动力电池啊,还没产业化。后来三元电池工业化解决了,但是这续驶里程是增加了,但还不是特别高。近年来三元电池比能量提升,应该说由于安全问题的限制,并没有大幅增长,所以行业转向的新结构设计,所以近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结构。
当前对新能源汽车而言,高效热管理系统核心技术已经取得重要突破,将使得冬季低温环境下续航里程损失比现有车型降低2/3,整车能效优化集成技术也取得突破,小型纯电动车NEDC工况测试百公里电耗接近10千瓦时。同时充电体系建设与快充技术突破,未来5-10年,白天可以用15分钟充满75%的电量。
但总体看,目前如果不用固液混合,我们三元的方形电池可以达到350Wh/kg。我们现在也这个固液混合的半固态电池现在声称是360Wh/kg,差别不是很大,我们磷酸铁锂电池增加之后现在有突破280Wh/kg。
不要指望换一个新电池就解决所有的安全问题,安全都是相对的,安全是由安全技术保障的。
未来十年左右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将下降80%以上,与过去十年锂离子电池成本下降过程类似,将从2020年的5000元/kW下降到2030年的600元/kW,从目前来看是可以实现的。
车载储氢成本会比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下降速度慢一些,预计到2025年每公斤储氢瓶的价格下降到3000元。
如果没有能源低碳化,如果我们不强调氧化碳,其实油电混合动力是很好的选择。
二、能源低碳化新要求
那么我们来看第三次能源革命,我们要实现能源革命有五大支柱。第一项可再生能源转型,第二集中式转向分布式建筑都变成微型发电厂,而现在我们正在实现。现在北京市都开始补贴这个光伏,像我们的研究所都是分布式光伏,现在清华大学要在每一个房顶都铺上光伏。第三用氢气电池等技术存储间歇式能源。第四,发展能源互联网技术,把这些分布式能源连起来。第五电动汽车成为用能储能并回馈能源的终端。
这是能源革命的五大职责,所以我们的电动汽车电池氢能是新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习主席提出3060低碳发展目标和能源革命的重大战略。中国的光伏和风电在全球是有优势的,现在已经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但是储能是瓶颈,需要靠电池氢能电动车来解决。逻辑上来讲,只有实现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发展,才能适应新的革命,只有实现新能源革命才能实现中国碳中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