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冷片厂家
 
 
行业新闻 制冷技术 公司新闻 半导体技术
大巴电池热管理系统实物图(大巴电池属于什么电池)
来源:本站 时间:2024-05-23
如何进行电池包的热失控防护

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100%有效的系统性防护方案,而电动汽车总会发生起火(LEAF也烧过了),至今也还没有看到本征安全的电芯(LFP电芯早烧了很多;固态电池也并非绝对安全,析锂是必然…)。

所以,进行电池系统设计的人员,有一个前提是默认的,即电芯一定会起火爆炸,接下来要如何做。该种情况实际是热失控已经发生,如何避免热失控蔓延,避免导致整包,甚至是整车层面的起火燃烧。

业内的总体思路有两个:

第一:泄爆。

电芯一旦发生热失控,会快速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使PACK箱体内压急剧增加,如果气体不能得到有效释放,将造成两个潜在危害:(1)高温气体(与熔融物)加热周围电芯,可能引发其他电芯发生热失控;(2)IP67级的箱体,具有很强的密闭性,有可能会炸裂,或严重形变,让外部空气进入,产生明火。

所以,电池箱体要设计有效的防爆排泄路径、排泄口,对外的引导方面,排放方向应避免进入乘客舱。

对于泄爆出口的位置,一般选在电池系统的前后端,这里看三个例子:第一、IPACE,有两个较大的防爆阀安装在后端;第二、上汽ER6,设计有4个防爆阀,分别位于前后端的角落处,ER6在防爆阀内侧增加了一层薄钢片,以避免高温烟气直接冲击防爆阀而引发爆燃,高温气体需要通过防护钢片的阻挡,再从钢片与电池托盘的间隙中到达排气阀口。

这个小细节与IPACE的细节相反,IPACE在防爆阀的外面设计有金属网笼,一方面避免急速排出的高温气体直接冲击车身,另一方面对里面的防爆阀起结构防护作用。

第三是特斯拉Model 3,它设计有两个主防爆阀,位于电池包后端,防爆阀外有半开放式的防护结构,同时对喷射出去的气体起到导向作用,均斜向地面。

除了在前后端,也有设计在电池包两侧的,代表案例是Model S,它除了在前端有一个泄爆阀之外,两侧各有很多个小的防爆阀(最初的设计有84个,后面的设计数量有所减少)。

84个阀的配置明显是有些冗余,从实际事故来看,确实可以将火焰引导到电池包两侧喷出,并且面向地面。这个设计的不足在于,增加了整个箱体的结构复杂度,成本也高,当车内仍有人时,两侧喷火的泄放会阻碍人的逃生。

第二:隔离。

隔离的目的是阻断传播,它包括电池包内的隔离,电池包外的隔离。电池包内的隔离包括利用纵横梁对模组进行隔离,利用耐火隔热材料进行隔离。根据兰钧孙总的分析:

(1)这些结构要能够耐高温,导热率越低越好;同时,在各自区域的电池箱下壳体底部和侧面均设置有云母纸,要求耐温500-800℃高温,阻燃UL94V-0。

(2)采用耐火隔热材料,在电池包与车辆之间建立隔热屏障,延缓电池箱高温扩散至乘客舱(延长逃生时间)(US,20130153317)。

典型的技术材料应用如:隔噪、减震、阻燃、隔热材料6mm,二氧化硅+氧化钙纤维+粘结剂;3mm,闭孔发泡聚氨酯片导热系数<0.25W/mK,900℃稳定,1000℃稳定10sec。

(3)包内采用耐火隔热材料将电芯/模组与上盖隔离开来,以防止电芯燃烧起来后,喷射的高温火焰将箱体烧穿,要求:

(4)电芯之间和模组本体进行隔离,包括防火棉、灌封胶等,在Model S和Model3上分别有应用。电芯之间的隔离是为了阻断热量的传递,减缓对周围电芯的加热;模组本体隔离(如灌封),则是从根本上破坏起火的三要素,使起难以构成燃烧的条件。

以上这些是被动的防护措施,完全是靠材料或设计本身来硬抗热失控的冲击,按照国标的要求,至少要能坚持5分钟以上。

除此之外,还有些主动的方案,如在大巴里应用比较多的灭火系统(现如今也在集成到了乘用车电池系统内),如及时有效的热管理,将热量及时散出去,等。

被动防护的很大一部分工作是传递给零部件企业或材料企业,他们需要提供好的防爆产品和耐火隔热材料,PACK层面重要的工作则是构建一个有效的防护系统,将各种方案和技术配置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设计。

Backup Data

以下热失控及防护的基本理论知识来自于欧阳明高院士团队,供大家参考,以便更好地理解热失控蔓延的防护。

一、

热失控造成危害要历经3个阶段:(1)热失控触发;(2)热失控发生;(3)热失控扩散或热失控蔓延。

我们所要畏惧的是第3个阶段。通常来说,触发电芯热失控主要是以下4类因素:(1)电气滥用;(2)机械滥用;(3)热滥用;(4)电芯自身的质量问题。

根据大量的实测案例,锂电池热失控有3个关键的温度点:

三、下图是电芯级别的热失控过程和防护方案

四、下图是PACK系统级别的热失控状态图,以及相对应的热失控防护策略。

图A概括了热失控发生后,两条不同的热失控演变路径,根据不同状态或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所绘制的,图B是详细的阐述。一条路径是由起火的三要素控制(氧气;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的热失控蔓延路径;另一条是由热传递控制的热失控,如图A中灰色箭头,这是我们期望的热失控传递路径,它是可控的,但在一定条件下(gas migration, integrity loss, and fire ignition)会转换为上面路径。

五、导致热失控的4个滥用条件,以及相对应的防护思路

探秘弗迪科技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解决方案

汽车热管理技术是从整车集成和系统集成的层面出发,统筹热量在整车、各系统以及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关系,提升车辆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热量传递途径、改善整车和零部件安全;智能的热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外部的环境条件和运行工况,自动调节冷却强度,以保证相应的零部件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改善汽车各个方面性能,达到节能。

传统的发动机热管理系统通过调节空气的流量、循环水流量、冷却流道的优化等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新能源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根据环境温度和实际运行工况,通过调节压缩机的频率、节流阀的开度、水流量提高电量的利用率,达到最佳的COP。

覆盖范围

弗迪科技热管理技术包括空调系统、热泵技术、电池热管理技术、电机/IGBT散热技术、发动机冷却技术等,覆盖云巴、大巴、汽车、卡车等多种交通运输工具。

热点技术方案

/////热点一:热泵直冷直热热管理系统

弗迪科技新一代热泵空调系统零部件的布置更加紧湊,清晰简洁,轻量化,集成化,从而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核心技术有电机余热回收与热泵低温采暖耦合技术、电池直冷技术,电池直热技术综合整车热管理需求,满足新能源汽车全工况的应用场景。

》超强大功能模式:11种应用场景

空调制冷模式、电池直冷模式、制冷双开模式(空调制冷+电池冷却)、热泵采暖模式、电池直热模式、采暖双开模式(热泵采暖+电池加热)、制冷制热除湿模式、制冷制热除湿+电池冷却模式、制冷制热除湿+电池加热模式、空调制冷+电池加热模式、热泵采暖+电池冷却模式。

》优势:

1、热泵采暖耗电量大幅度降低,与PTC采暖相比节能42%以上,在0~-5℃期间节能约30%,在-25℃以下利用余热回收技术与水加热PTC采暖能耗相当。

2、相对PTC采暖,增加续航里程达22km~66km,提升效果十分明显。

3、运行范围宽,可以在-25℃~48℃内全工况运行,满足新能源汽车各种工作模式下的热管理性能需求。

/////热点二:液冷液热热管理系统

液冷液热热管理系统,空调热管理可使用热泵或者非热泵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使用防冻液作为换热介质。该方案从2016年开始已经成功搭载并经过多次优化验证,不仅可以满足乘员舱的制冷及采暖需求,还可以使电池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提高电池的热稳定性,改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特性

1、液冷式电池冷却、加热,冷却液水温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

2、和乘员舱空调系统耦合,高效利用能源,对空调制冷效果影响可控;

3、采用快速响应、精准控制的电子膨胀阀,按需分配制冷和电池冷却的冷量;4、采用四通水阀,使水路系统更简化,精确控制采暖及电池加热的热量分配。

产品线

 

联系我们


微信手机同号:18038109954
库尔能源制冷片总部: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名优采购中心B座B210。联系电话:18038109954 胡总监 (TEC制冷片厂家) 粤ICP备2024213474号 XML地图 半导体制冷片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