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21时左右,北京石景山一换电站出现火情引发外界关注和热议。这起事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换电站运营方又是如何应对此类事件的?
据了解,该起事故发生在奥动新能源北京杨庄换电站,事发后,奥动新能源第一时间做了应急处理和事后调查工作。
近日,官方正式作出回应表示,事故原因是当时换电站充电舱内,一块电池由于自身短路,在静止状态非充电情况下,引发热失控。
所谓电池热失控,指的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电池单体压力增加、温度升高的一种现象,如果没有及时将电池多余的热量扩散出去,热量在电池内部堆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冒烟、起火等危险情况。
奥动新能源进一步表示,虽然站内光纤测温技术管理系统及时发出电池温度异常预警,但当工作人员迅速赶往现场时,由于电池热失控升温产生明火,工作人员最终完成消防安全处置。
此次事件造成一块电池自燃短路被烧毁、另一块电池被温度异常波及,但并未对人员及车辆造成任何损失,也未对该换电站及周遭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从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起,奥动新能源第一时间启动24小时值班机制,全面落实有效的安全排查与保障措施。
目前,除石景山杨庄换电站外,奥动新能源北京市其他换电站均处于正常运营状态。而且新增的场站也在照常建设中,未受到此次事故影响。
电池热失控是全球新能源行业共同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有专业权威机构验证,锂动力电池无论静置、运行或充电过程中,因材料与结构特点,都会存在极低比例的安全隐患。
相关统计更是显示,有将近六成新能源车着火事故是由电池本身热失控引起的。可以说,电池热失控是导致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的最大元凶。
对于换电站来说,电池热失控问题也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对发生热失控的电池进行控制和处理,将会波及其它电池,从而引发更大的事故。那么,换电运营企业是如何应对电池热失控问题的?
以奥动新能源为例,为应对电池热失控,该企业在换电安全管理体系中,通过视频监控、BMS监控、光纤测温构筑了三道“防火墙”,对电池热失控进行层层防护。
BMS即电池管理系统,俗称电池管家,通过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实时采集和监测电池运行状态,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而光纤测温则是伴随着光导纤维和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一种新的测温技术,以光纤为传感器媒介,不受磁场干扰,灵敏度高;视频监控则很容易理解了,后台可以通过摄像头远程查看换电站实时画面,对明火等险情可以直观在线观察到。
通过这三道“防火墙”,电池热失控问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理,而奥动新能源多年的规模化运营实践已形成对上述问题的成熟处理机制。
此外,如果换电站处于营业状态下,工作人员当即可以通过“一键取电”功能,在数十秒内将问题电池移除到舱外,最大程度确保换电站及舱内其它电池不受波及。
从此次杨庄事故,也检验了奥动新能源的多重“防火墙”措施,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从而派出专业人员进行跟进处理。
今年以来,换电模式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企业入局。不仅有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巨头,也有吉利、广汽等主机厂选择投入到换电站的建设中来。
大多数人知道换电模式带来的快速补能优势,可以让新能源汽车拥有的燃油车加油一样的补能体验。但不知道的是,换电模式对电池安全管理还有着天然优势。
在换电模式多年的规模化发展中,至今还未曾出现对人员及车辆造成任何损害。这是因为安全是换电运营中首要重视的工作,而换电模式安全管理的“不触发、提前判、快速撤、保安全四大特点”则最大化地保障了安全运营。
换句话说,就是在换电运营中,把电池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在前期,及时将“问题电池”退出运营,给换电用户、车辆与换电站的安全带来最大保障。
换电模式独有的优势在于,换电服务网络中每一块电池都被纳入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池每一次被换下来在换电站“恒温、恒湿、统一倍率”集中充电,都会进行数据监测与安全体检。
其次,利用充电过程的细微变化现象给电池听诊把脉,窥探电池的变化,这是换电企业一直在建立的监控预判技术,已经积累的大量历史数据,建立了大数据分析模型,输出电池的性能状态、健康状态及预测,帮助换电的运营管理可以使用安全的电池,健康的电池。如发现任何数据异常,会及时把问题电池调取出来,进行换电站现场处理或回厂维修。
截至2022年4月,奥动新能源不仅可以从运营大数据中,还可以通过引入电池机理监测,建立起更为有效的双预控机制,不仅对电池的健康评估有进一步提高,还将对电池的热失控预判更加提前,对安全管理的保障水平有进一步明显提升。
电池热失控频现,将AI引入BMS能否解决新能源汽车“自燃焦虑”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据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统计,在今年第一季度,三个月的时间内接报新能源汽车640起,同比上升32%,推算每天大概会有7辆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等事故。在这些新能源汽车中,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小鹏等都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故,这大大降低了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感,也让业界人士开始关注电池技术升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从这些自燃事故来看,电池的安全和健康问题也成为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电池热管理系统(BMS)常被用于解决动力电池自燃的问题。BMS系统主要是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对电芯的温度、电压和电池组电压等数据进行监测,再通过监测数据来控制散热系统或电池组充电、放电的功率等,将电芯的温度控制在稳定水平内。
在应对电池热失控时,BMS常常起到关键作用。不过,当前车端BMS和传统大数据算法无法对其有效预测,热失控预警成业界难题。为了解决电池安全问题,BMS开始引入AI。例如零跑的今年4月发布的CTC技术在提高硬件防护能力之外,还建立了AI BMS大数据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将BMS与云平台相结合,在软件层面提高对电池的保护。与传统BMS不同的是,AI BMS可以实现对电芯的实时云端安全保护,从而为汽车电池提供实时主动保护。
在电池管理方面,华为是较早提出AI BMS解决方案的厂商。华为数字能源公司副总裁张峰介绍,华为AI电池解决方案通过“端+云+大数据+AI”融合保护电池安全。在端侧结合了电池电化学模型和多融合算法,通过温度传感器等各类传感器,及时识别出短路等引起热失控的技术问题,同时通过高精度SOC的检测能够提升电池4%的容量,这也是解决方案的基础。
在云端,华为构筑通用的BMS管理平台,把电池数量、充放电、驾驶习惯等数据实时安全传送到云端,同时在云端进行大数据处理。结合算法库,实现云端可视化、电池安全实时预警、电池健康状态评估、电池寿命管理优化等。
张峰指出,华为AI BMS云端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做到提前24小时预警,误报率低至0.1%/月,并且风险预警的查全率高达90%。此外,华为构建了智能电动DriveONE的 cloud服务平台,提供了端到端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DriveONE AI BMS已经接入超过10万台车辆。张峰举了一个例子,此前一个合作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一个月差不多会自燃一辆车,在接入华为DriveONE AI BMS之后,在9个月的时间内识别出10辆车出现部分故障,及时送去维修。
目前,华为AITO问界M5已经接入了DriveONE全栈动力域解决方案,该方案带有AI BMS等车载集成电源和电池管理系统。这意味着,问界M5的电池也将得到来自AI BMS的实时主动保护。
AI BMS的加速应用能否让新能源汽车的自燃事故快速下降,提高消费者的安全体验,还得等待市场的进一步考验。但不容置疑,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将越来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