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冷片厂家
 
 
行业新闻 制冷技术 公司新闻 半导体技术
储能热管理系统概念界定(储能热管理系统概念界定为)
来源:本站 时间:2024-06-05
储能热管理:百家争鸣,高效与低成本者为王

储能行业处于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的爆发周期,储能热管理行业有望乘东风迎来高增长。目前储能热管理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为风冷和液冷,其中风冷在目前储能系统中占主流,液冷方案在未来渗透率料将不断上升。目前参与的公司包括生产空调、液冷板等工业温控设备的公司。布局较早,拥有技术积累的公司可能拥有更多优势。

▍电化学储能增长可期,热管理重要性凸显。

随着清洁能源占比逐步提升,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有望接近260GWh的容量,对应2022-2025年CAGR+38%。其中,电化学储能由于能量密度大、应用灵活、响应快速等优势,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电池作为电化学储能的核心部件,具有较大的热失控风险,因此从安全性角度看,储能热管理极具重要性。

▍目前风冷技术为主,未来液冷占比将大幅提升。

风冷技术通过空调+通道的设计,采取冷却空气进而冷却电池的方式,具备系统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安装等特点,普遍适用于通信基站等电池能量密度较低、充放电速度慢的场景。液冷技术是通过冷水机产生冷却水,再通过液冷板直接冷却电池,具有载热量大,散热均匀、换热效率高等特点,适用于电池包能量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环境温度变化大场景。未来随着更多大功率储能项目落地,对液冷技术的需求将逐步增大。

▍储能热管理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我们认为液冷技术的占比有望随着更多大型储能项目的落地而提升,假设2025年液冷占比达到45%。针对2025年电化学储能容量需求的保守(232GWh)、中性(315GWh)和乐观(450GWh)假设,对应储能热管理市场空间分别为123亿元/166亿元/237亿元,对应2021-2025年CAGR分别为+65%/+78%/95%。由于价值量更高的液冷方案渗透率提升,储能热管理行业增速高于储能行业的复合增速。

▍入局者众多,竞争力体现在效率和综合成本。

储能热管理行业的参与者根据技术路线来源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在温控领域同时具备风冷和液冷技术的公司,如英维克;第二类是以风冷技术为主的公司,包括申菱环境、朗进科技;第三类是以液冷技术为主的公司,如同飞股份、高澜股份;第四类汽车热管理相关公司,如奥特佳、松芝股份。由于储能热管理属于单一项目制,因此具有定制化和个性化的特点,需要企业在运营效率和综合成本方面有突出的优势。

▍风险因素:

储能系统降本与装机量低于预期;储能电池性能发展超预期;液冷技术渗透率低于预期;相变冷却技术发展超预期;原材料与物流成本大幅波动;行业成长较快更多市场参与者导致竞争加剧。

▍投资策略:

电池作为电化学储能的核心部件,具有较大的热失控风险,因此从安全性角度看,储能热管理极具重要性。未来随着更多大功率储能项目落地,对液冷技术的需求将逐步增大。储能热管理参与者众多,我们认为具备较强的运营效率和成本优势的企业将有更大的优势。推荐英维克、高澜股份,建议关注同飞股份、申菱环境、松芝股份、黑盾股份、奥特佳、朗进科技。此外,对于零部件厂商,推荐三花智控、银轮股份,建议关注飞荣达、科创新源。

本文源自金融界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概述

“储能热管理研究院”的研究员撰写并发布了这篇《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与温度传感器 》全套文章,这是其中内容之一。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概述

汽车热管理的概念及系统组成汽车热管理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统筹调控 车辆与环境的热量,通过一定的手段或方法,保 障各部件工作在最佳的温度范围,确保车辆安全 性的同时,提高经济性和动力性和节能环保性能。

汽车热管理是从系统和整车的角度出发,统筹调控整车热量与环境热量,保持各部件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传统汽车热管理主要有 发动机、变速箱的冷却以及空调系统热管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有电机电控系统热管理、电池系统热管理及乘员舱空调热管理。

汽车热管理的概念

从系统集成和整车角度出发,统筹整车热量与环境的热量,采用综合手段控制和优化热量传递,保持各部件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改善汽车各方面性能。

主要作用:通过散热、加热、保温等手段,让不同的零件都能工作在合适的温度下,以保障汽车的功能安全和使用寿命。

汽车热管理的必要性

汽车属于一个复杂的工业品,由众多的零部件和总成构成,而每个零部件的工作温度和材料耐受温度都不尽相同,只有保证他们在 适宜的温度下运转,才能保障汽车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转。

汽车热管理产业链

汽车热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涉及到产业链也非常庞大,从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器企业,到中部的系统集成商、服务商再到下游的汽车生产厂家。

热管理系统主要供应商产品布局及客户

目前国内的汽车热管理市场主要还是掌握在法雷奥、翰昂、马勒、博世、电装等老牌外资零部件企业手中,国内诸如埃斯创、奥特 佳、银轮、松芝和三花等企业也处于较为前列的位置。

这是《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与温度传感器》节选内容,欢迎关注我们更多交流。

 

联系我们


微信手机同号:18038109954
库尔能源制冷片总部: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名优采购中心B座B210。联系电话:18038109954 胡总监 (TEC制冷片厂家) 粤ICP备2024213474号 XML地图 半导体制冷片厂家